家務勞動應承擔德育使命 |
發(fā)布日期:2021-11-18 來源:中國教育報 作者:孫振 瀏覽次數(shù):13389 字體: 小 中 大 |
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(fā)《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(yè)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》,強調學校和家長要引導學生放學回家后從事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。這是推進“雙減”工作十分重要的一項舉措,而家務勞動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載體和重要抓手,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德育價值。參與家務勞動對于中小學生形成優(yōu)秀品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,伴隨他們的成長歷程并對他們未來的人生發(fā)展產生重要影響。 家務勞動助力學生完善人格。參與家務勞動是中小學生認識和熟悉生活環(huán)境的起點。中小學生可以通過家務勞動認知自己,確立自己與他人和世界的關系,使他們逐步建立起自身的秩序感、責任感和成就感,繼而完善人格。 家務勞動帶來秩序感。秩序感是一種自我管控能力,也是一種規(guī)則養(yǎng)成,幫助自我與周邊事物建立有機聯(lián)系。人都有天生的內在秩序感,中小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過程亦包含“秩序”的要素。當兩者同頻共振、融為一體時,中小學生的內在秩序感會得到進一步的維護和鞏固,從而促進健康人格和良好習慣的形成。 家務勞動帶來責任感。培養(yǎng)孩子的責任感、義務感是品德教育的核心問題。中小學生參與家務勞動,可以消除其對家長的依賴,增強他們的責任感。 家務勞動助力學生磨礪品格。“灑掃、應對、進退”,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貫傳統(tǒng)?!墩撜Z》中有這樣一句話:“雖小道,必有可觀者焉?!苯逃菑男√庨_始的,這就是見微知著的精神。以“灑掃”為代表的家務勞動,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雙向互動與合作,可以教會他們立身處世、待人接物的倫理關系和道德規(guī)范。 家務勞動讓父子有親。習勞知感恩,家務勞動可以讓中小學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,學會關心、體諒父母。只有父母放手讓孩子參與到家務勞動中來,他們才能體會付出之后得到回報的快樂,才會感悟父母的養(yǎng)育之恩,從而形成親密和諧的親子關系。 家務勞動讓長幼有序。孩子對父母具有天生的依賴和崇拜之情,他們認為父母是榜樣。如果中小學生得到父母的支持,完成了一件件家務勞動,會讓中小學生對父母心生尊敬之情。同樣,對待其他年長的親朋長輩亦是如此,潛移默化之中,中小學生形成長幼有序的倫理道德,在待人處世中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。 家務勞動助力學生成就自我。家庭鏈接個人與社會,承接幼年與成年。在家庭勞動中形成的倫理道德、秩序規(guī)范,可以遷移擴展到社會生活中,奠定中小學生成人后獨立生活的基礎,正所謂“行成于內,而名立于后世矣”。 家務勞動引領價值導向。家務勞動雖小,卻是孩子最早的勞動形式。當中小學生通過自己的付出得到勞動后的果實,如整潔的書桌、可口的飯菜、干凈的衣服或者一部分零花錢等,會讓他們意識到“勞動創(chuàng)造財富”的真諦,從而接受并逐漸享受勞動過程中的苦和累,將其升華為精神的愉悅,逐漸樹立“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”的價值觀念。 家務勞動涵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精神。家務勞動是鍛煉中小學生創(chuàng)新精神的有效途徑,因為它對中小學生來說是一項需要自主思考和行動才能完成的任務。中小學生面對目標任務,會預先判斷,設法克服困難,最終達成目標。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指導,更需自己作出決策,這為其開拓思維、鍛煉能力、涵養(yǎng)創(chuàng)新精神提供了平臺。 家務勞動厚植家國情懷。儒家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,修身齊家就是從自身與家庭開始的。對中小學生來說,參與家務勞動就是在為將來建設國家奠定思想和行動基礎。為家庭服務,就是在為國家服務、為人民服務。如果連小小居室都無法打理得當,又怎么會有日理萬機的不辭勞苦和處理大事的運籌帷幄? 家務勞動是中小學生完成由自然性向社會性轉變的紐帶,是其人生之路的開始。家務勞動中蘊含的德育價值會幫助中小學生全面發(fā)展,成長為棟梁之材,從而更好地服務社會、建設國家。 (作者單位系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) |
上一篇:創(chuàng)新一體化德育政策 激活教師育人新動能 下一篇: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,促進學生全面發(fā)展 |
![]() |